畅销著作《合伙人制度》作者,主导多家企业的IPO上市工作 《合伙人制度》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1年08月02日    郑指梁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一、先讲一个案例: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乔家大院》(图1)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身股”激励操作手法。1889年,乔致庸在晋商中开了伙计顶“身股”的先例。这种激励方式是对传统的薪酬激励模式一种有益的补充,对HR们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图1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

乔致庸设计的身股制度,从1厘到10厘,共分为19个等级。大掌柜(总经理)一般可以顶1股(即10厘),也就是说伙计不是股东但享受分红权1%;类推,二掌柜、三掌柜(副总经理等)顶7-8厘;伙计1-4厘。

同时等级的晋升,完全由业绩或贡献的大小决定;如果业绩不佳,身股的数量会相应减少。其中掌柜的身股数量由东家(董事长或控股股东)决定;而伙计的身股数量则由东家和掌柜共同决定。

随着乔致庸生意越做越大,身股也越来越多了。1889年刚改革时,银股为20股,身股9.7股;1908年时银股仍为20股,但身股增加至23.95股。 在分红时,乔致庸把身股与银股合二为一,即同股同权(注:同分红权,无投票权),按照股份数分红。例如1890年乔家票号盈利2.5万两白银,银股20股,身股7.9股,每股分红约896两白银(2.5万÷27.9)。银股和身股分红分别为1.79万两白银(2.5万×20÷27.9)和0.71万两白银(2.5万×7.9÷27.9)。

1908年乔家票号盈利74万两白银,此时银股20股和身股23.95股分得红利分别约为33.67万两白银和40.33万两白银。员工分红比例为54.5%(40.33÷74),即乔致庸把超过一半的利润分给了伙计(员工)。而乔东家的收益是10年前的18.81倍(33.67÷1.79),聪明的乔致庸才是最大的赢家。

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乔东家修改号规后,新任大掌柜马荀说过这样的话:“我今年28岁了,出徒10年了,按新号规能顶两厘的身份,到了账期那是几百两银子的红利呀,那谁还愿意走呢?我保证以后好好给您跑街,给复盛公多赚银子,争取早日把我的身股提上去,一厘身股就是一百多银子哟。我现在不仅是为您干,也是为我自己干”。HR如何通过机制的设计,让员工为老板干,过度成员工为自己干,最后员工与老板一起干。 上文中所指的“银股”就是实股(注册股);而“身股”就是虚股(虚拟股)

二、案例的启发与运用:以下是身股与银股的具体实操运用,其大致方案如下,希望对HR们有所启发:

为了有效解决中层管理人员(店长)人才流动性和后续发展人才缺口,经公司股东会研究通过,决定对店长及以上的管理人员实行”身股”激励。主要条款如下:

(1)公司建立“身股”股票池,独立于公司的(实股)注册股之外,总量不得超过公司(实股)注册股股份总量的30%。

(2)一份“身股”与一份普通股股票相对应,享有与(实股)注册股等值的分红权和增值权,但是不享有选举权、参与经营权等其他权利。另外,公司设立专门的登记机构负责对“身股”的登记、统计和管理,不在工商登记资料中体现。

(3)股权激励对象为在公司工作满三年且考评均合格的店长及以上的管理人员。

(4)“身股”实行以岗定股,即按照岗位级别确定授予股份比例,具体比例如下:

店长级别:0.2%“身股”,共35人;

M线(管理3、4级)及P线(专业技术4、5级):0.3%“身股”,共21人;

M线(管理1、2级)及P线(专业技术2、3级): 0.5%“身股”,共12人。

(5)员工离职时,取消“身股”。

三、 总结如下:

1、身股与干股同属虚拟股,但两者也有区别,前者仅限于内部员工,岗在股就在,只对内不对外;而后者既可对内,也可对外,在实操中我感觉用在外部有资源之人上效果最好。

2、 对于优秀的人才可以先身股成为合伙人,即银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其业绩达标和价值观与公司高度一致,就转成银股(注册股)股东。

3、HR能在合伙人的选拔及退出的机制设计上大有作为,但要补上顶层设计与财务税务的课,因为合伙人制度设计的落地成功与其息息相关。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智慧》
美女住酒店一晚结账时账单800元,她抱怨太贵。经理说这是标准收费,酒店附设泳池、健身房和wifi。美女说自己完全没使用,经理说饭店有提供,是她自己不用。女客人打开皮包掏钱付账,但说要扣除经理和她共度春宵的700元,只拿出100元。经理急呼:“我哪有?”女客人:“我有提供,是你自己不用!”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郑指梁课程
郑指梁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