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焦 晶 《中外管理》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收购国外企业在华的研究中心,成本低又易操作,且风险小。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样一次收购,实现了向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张,为今后的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浪潮的蹊径

  文 / 本刊记者 焦 晶

  人们常常打趣:身处IC(集成电路)业,“一觉醒来世界就变了”。

  一年多来的经历让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坚信,事实确实如此。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8月12日,位于西安的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换上了新标识:西安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浪潮集团的又一新成员。在围绕战略规划反复部署,经历了数不清的谈判之后,浪潮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将这一全球第三大、欧洲最大的内存芯片厂的重要研发中心收归囊中,迈出了向集成电路产业进发的关键一步。

  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购价格,在喧嚣的中国企业海外抄底浪潮中实在不起眼儿,但是这次收购,却颇具“样板”意义——显然,收购国外企业在华的研究中心,成本低又易操作,且风险小,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样一次收购,实现了向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张,为今后的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这并非故事一开始就预料到的结局。

  事实上,在IC产业低谷和金融危机的双重背景之下,这注定是个一波三折的引人故事。而浪潮的智慧在于,在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境中,始终做到了紧盯自己的方向,并且灵活应变,不但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且为下一步国际化发展铺好了台阶。

  野心

  对浪潮而言,盯上奇梦达并非偶然。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在软硬件领域都具有领先实力的IT企业,浪潮近几年来一直在谋求转型,期待成为国内最大的软硬一体化的IT服务供应商,并由国内IT产业第一阵营向国际第一阵营跨越。“软”的方面进展非常顺利,2008年,浪潮已经位列中国自主软件产品企业首位(2009年工信部与国家统计局排名)。但在硬件产业领域,虽然浪潮的服务器、存储等产品已经保持多年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地位,然而由于芯片级的核心技术均为国际厂商所控制,浪潮在产品前瞻性的把握上,以及进一步降低成本方面仍然与这些领域的国际一线厂商有差距,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这其实不是浪潮一家企业的难题。

  事实上,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是中国企业的弱项,但中国对此却有着巨大的需求。2008年,我国IC进口费用高达1400亿美元之多,已经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据iSuppli数据统计:中国IC的供应量仅能满足中国市场不到14%的需求,预计到2013年这种供需间的差距将超过1000亿美元。

  这个瓶颈当然要突破!

  2008年年初,“向上游走”正式纳入浪潮的发展战略。

  “做集成电路,选择什么方向?”孙丕恕对《中外管理》回忆说,“分析来分析去,要做存储器。切入这个中国的空白产业,不但是浪潮的期望,也是山东省的重要规划之一。”

  “所有电子信息产品,包括你的电脑、笔记本、洗衣机等等都离不开存储器。中国人总说粮食是战略物资,而存储器就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粮食。而恰恰这个战略性物资全部是进口的,并且现在占到全球将近一半的应用是在中国,我们全部是进口。”孙丕恕感叹说。

  为了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突破,2008年5月,由山东省政府牵头,浪潮集团、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和济南高新区三方各出资一亿元,注册成立了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其目标是建设并运营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逐步打造以存储器及相关产品为主的集产品设计、工艺研发、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但存储器是个需要强大投资的高科技行业,其工艺技术必须保持不断升级,需要强大的人才团队支持。而这些,对浪潮和山东来说都几乎是空白。

  怎么办?借助外力成为第一选择。

  奇梦达因而迅速进入浪潮的视野。因为,即使放眼全球,在存储器领域领先的企业也屈指可数:韩国的三星、海力士,德国的奇梦达,美国的美光等。以韩国政府与企业的密切关系,基本不存在合作可能;美国对技术也一直保护严密;其他一些台湾的企业主要是代工。至少在当时看来,奇梦达是惟一的选择。

  “这是在分析整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和如何才能加快发展这个产业的角度后做出的决定,要想实现浪潮的战略,必须和它合作。”孙丕恕对《中外管理》说,“这直接关系到以后进军国际市场。”

  不过,即便是这样,孙丕恕也并没想过一定要吃下奇梦达。最初的方案,其实是合资。为此,孙丕恕还曾专程前往德国考察。

  在过往的十几年中,浪潮其实一直习惯以合资的方式来推进国际化。目前已经跟微软、爱立信、LG等组建了五个合资企业。这也是浪潮保持与世界创新技术发展紧密相随的招数之一。不断地与国际企业合资,大大地推进了浪潮的国际化进程。如今,浪潮已经在美国、日本、委内瑞拉三个国家建立了三个子公司从事软件外包、软硬件产品生产制造等业务,在非洲、南美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产品 销售 。海外业务已占总体业务的10%以上。

  不过这一次,浪潮打破了常规。

  一波三折

  浪潮集团副总裁高传贵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与奇梦达管理团队正式会晤的场景。

  那是在2008年8月。其实早从2008年早期,浪潮和奇梦达就开始了接触,一个想寻求技术合作伙伴,一个想扩大产能,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共同的追求使双方的交流一路顺畅。

  “奇梦达的高层当时雄心勃勃,说他们正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以联手抗衡三星,他们的技术是最好的,客户也都是大客户。”高传贵回忆说。这并非夸大之辞,早在2007年,奇梦达就已经做到4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

  这和浪潮的想法不谋而合。进军集成电路产业,山东也有大规划,当时已经明确第一阶段投资20亿美元,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

  其实在当时,存储器产业已经处于低谷之中,价格一路下滑,但这并没有动摇浪潮的战略信心。业内人士都知道:做存储器产业,亏损的时候像印钞机,但发财时也像印钞机。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涉足。

  但仅仅两个月后,乾坤大颠倒,产业低谷加之金融危机致使需求大幅减少,双重挤压之下,奇梦达资金流无力支撑,“狂泻不止”。其母公司、德国最大的半导体产品制造商英飞凌也日子艰难,火烧眉毛似地急于止血,因而对其几乎“用脚踹”,坚决要卖掉。

  并购的概念被正式摆上桌面。

  浪潮的交流对象变更为英飞凌。从2008年10月起,双方频繁沟通,开始就股权收购的具体操作方案进行谈判。

  在外界看来似乎该窃喜的浪潮,此时很清醒地知道:要花的不仅仅是买的钱,买了之后还要养。也因此,交流的焦点不仅是价格,更始终紧紧围绕如何发展山东集成电路产业这个核心。

  孙丕恕此时已经预料到可能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出手,奇梦达肯定就死了。”他说。

  但浪潮依然没去抢时间。要知道,奇梦达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盘活,对此,浪潮不可能给予承诺。事实上,奇梦达也一直在积极和当地政府沟通,准备重组方案,提出一个3.25亿欧元的救助计划,只是大家都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案最终没通过议会陈述。

  随后的2009年1月23日,奇梦达走投无路,宣布破产保护。

  事情再度发生了质变。

  “从法律程序上完全不一样了。”孙丕恕解释说,“原来英飞凌是它的股东,只要跟英飞凌谈就可以了。但破产保护后,奇梦达就交给临时破产管理人来管理,演变成要跟破产管理人以及债权人小组谈。”

  综观全球,其实不乏破产保护之后通过重组再获新生的案例。在奇梦达的破产保护过渡期中,浪潮也一直在积极介入,双方的沟通甚至一度细致到奇梦达如何进一步精简、如何快速研发、山东如何建厂等等。但有效防范风险,依旧是浪潮秉承的最大前提。

  留住希望

  2月下旬事情再度转折。奇梦达除了德国慕尼黑总部及德累斯顿工厂外,其他地区的控股公司已经分别破产或关闭。

  “我们反复分析,虽然与奇梦达合作是我们的一个切入点,但如果和它合作不成,山东依然要发展IC产业,我一直在寻求全球的技术团队,而就在身边的这个我何乐而不为呢?”孙丕恕说。

  这个“在身边”的就是奇梦达位于中国西安的研发中心。

  这是个160人的团队,也是奇梦达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从事计算机用动态存储器芯片的设计研发,拥有全过程的研发、测试和工程化分析能力,在外资设立的集成电路研发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仅设备价值就达人民币8000余万元,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价值上亿元。

  “中国芯片产业要有突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孙丕恕认为。而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具备的正是产品设计研发能力。

  随后,浪潮在推进对奇梦达整体收购的同时,对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的收购谈判也正式纳入议程。“如果我们与奇梦达总部长时间谈不成,西安这帮人到时也就找不到了,所以无论如何要拿下。”高传贵说。

  策略的调整,大大地降低了谈判的难度。虽然谈判对象依然是德国的破产管理人,但毕竟收购对象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中国,可以随时和员工交流,掌握的信息更准确及时,法律上也更熟悉。而且规模相对小,更易掌控。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之前在和国际企业合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得以展现和运用。“需要用国际化视野来考虑问题。包括国际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你,在收购中遇到某个场景时都会产生联想。”孙丕恕说。一个最显著的体现就是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考虑国际化的团队。“我们早在以前的合资公司中就认识到这一点。对IC企业来说,人才团队是核心”。

  早在收购签字前,高传贵就和即将被收购的团队反复沟通,向他们阐述浪潮的价值和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规划,对资金和外部环境的提供给予承诺,并保证对骨干人员的激励给予特别的尊重。

  最终,高传贵如愿以偿。2009年5月4日,收购协议正式签署,所有核心骨干也全部留了下来。

   “其实整个过程中,竞争对手很多,浪潮最终赢了,也是因为完整的战略规划使西安研发中心的团队树立了信心,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孙丕恕坦言。

  并购只是方式!

  从合资到并购,再到并购一个研发中心,浪潮此次“海外抄底”可谓一波三折。但尽管到目前为止,已经达成的收购只是一个位于国内的研发中心,但在浪潮的国际化规划中,这次收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不可小觑。

  “它使浪潮具备了和世界上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产品设计研发技术同步的能力,有一个国际化的人才团队,这对我们来说等于建立了一个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先进企业对接的平台。”孙丕恕说。

  如今,西安华芯已经正式运转了四个多月,产品设计研发工作进展顺利。作为这个新公司的掌舵人,高传贵不但在浪潮的产业链条上找到了适合其研发的产品——主板芯片,更为发挥其核心能力,即存储器芯片产品研发找到了用武之地。

  中国大陆只有存储器应用需求市场,而没有能支撑它的研发平台。换言之,中国大陆需要产品,但没有产业支撑。即使立刻投资兴建生产线,建成也是两年之后的事了。那么,西安华芯研发的产品如何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早在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之前,浪潮便找到了台湾华邦电子携手,后者也是奇梦达的代工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量产技术。如是,西安华芯这块金子便不愁发光。

  最近几个月来,高传贵一直在马不停蹄,按照战略规划稳步推动,围绕研发中心具备的优势做产品研发的规划,结合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开发客户,树立品牌等等。“中国的市场真的很巨大,原来没有人想,但现在我们在想。”他很有信心地说,“我们的基础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产业发展节奏。”

  而且,这才仅仅是开始。在西安华芯身上,浪潮可谓寄予了厚望。

  孙丕恕表示:西安华芯将与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和海量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浪潮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共同构成浪潮集团硬件产业的高水平研发创新体系。浪潮集团将进一步投资一亿元,加强集成电路设计。此外,浪潮集团还将在国内外通过并购、合资等手段进行拓展。

  值得强调的是,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并非最终结局。事实上,浪潮和奇梦达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中。至于秉承的原则,依然是“要和你的战略一致,并购只是个方式,并不是目标。一定要看是否有可控性,这并不是控股的概念。比如实际上对管理团队的选择和技术可否掌控是我们始终在分析的问题。”孙丕恕说。

  “战略一直没有变,只是由于危机,全球产业在剧烈变化,我们也在看,有可能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或其他的合作伙伴,具体步骤会有调整。”孙丕恕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永远让你的老板先开口》
一个销售员、一个办事员和他们的经理步行去午餐时发现了一盏古代油灯。他们摩擦油灯,一个精灵跳了出来。精灵说:“我能满足你们每人一个愿望。”“我先!我先!”办事员说,“我想去巴哈马群岛,开着快艇,与世隔绝。”倏!她飞走了。“该我了!该我了!”销售员说,“我想去夏威夷,躺在沙滩上,有私人女按摩师,免费续杯的冰镇果汁朗姆酒,还有一生中的最爱。”倏!他飞走了。“OK,该你了。”精灵对经理说。经理回答:“我要那两个蠢货午饭后马上回来工作!”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