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雨佳 《英才》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洗澡般的“军事化管理”是成就了中国企业还是害了中国企业?

  嘉宾 时大鲲 九兴控股集团副主席

  王冉 易凯资本CEO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短短5个月时间,在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富士康集团的深圳龙华工业园区内,连续发生了十数起工人跳楼事件,外界称之为“十二连跳”。很快,有关富士康的各种“内幕”调查随之浮出水面:“表格化”的生活流程、被迫的长时间加班、人身自由高度受限、森严的等级制度……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工人长时间在流水线上执行标准化作业,丧失了个性,最终变成了一颗颗零件。一时间,对“血汗工厂”的口诛笔伐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

  在过去的23年里,随着发达国家产能转移的浪潮,富士康抓住机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工厂,连续数年居中国大陆企业出口榜首。但是,大规模的生产、分工细化的流水线、规范的流程……在外界眼中,这些为世人瞩目的“富士康奇迹”优势,最终似乎只剩下两个符号:低成本、高效率。

  而这最精髓的两点正符合现在的时代特征——多年来,“发展是硬道理”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旋律。30年来,整个中国都沉浸在“无论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气氛中,甚至有人错误地理解、引用了这句话。加之众多富士康式工厂的崛起确实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造就了“中国奇迹”。于是,多年以来,富士康模式并不曾成为被质疑的对象,直到“十二连跳”。

  曾经,作家杨绛写过一本书《洗澡》,用此来比喻“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信仰的改变,如洗澡般彻底、无情,不留一丝余地。今天,借“洗澡”来形容富士康对员工的改造,甚至是中国制造业对员工生产行为的严格约束,似乎并不为过。

  终于,惊悚的“十二连跳”给“富士康奇迹”画上了沉重的问号:洗澡般的“军事化管理”是成就了中国企业还是害了中国企业?在以“高效率”著称的富士康式工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人们幸福吗?

  “血汗工厂”之辩

  主持人:中国是否真的存在如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出现的所谓“血汗工厂”?

  郑也夫:当然存在。实际上,现在中国某些工厂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超过了《摩登时代》的描述。其实,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不公平”是始终存在的,永远会有一群人遭受着不公平待遇,很难有幸福感,因而不停地发牢骚。“公平”才是不正常的。

  王冉:如果一个人在生产线上,从早到晚听着机器的轰鸣,闻着难闻的气味……任何正常人都会承受心理和生理的煎熬。站在人性的角度,中国大量工人的这种生存状态,是值得关注、同情的。但是,工人之所以在明知道劳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还要选择这份工作,最大的理由就是他接受这种生活和这样的收入。这其实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将对工人生存状态的关注过分放大,则会导致企业增加成本,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会一点一点丧失,很多大企业不得不把生产制造环节转向其他国家,最终会导致大量的人员失业。其实,欧美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

  时大鲲:我不反对“血汗工厂”。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不流血、不流汗、哪里有成功?反观今天欧美的经济与企业,太多的人注重所谓的“资本杠杆”、“市场运作”、“传媒广告”等等。实际上,消费者的需求是需要实体去实现的。“血汗工厂”如果是实实在在地提供人类生活的需要,那我会说我以血汗工厂为荣。当然,人的血汗要换取合理的代价和应有的尊重。从某种意义来说,血汗工厂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的不少欧美客户和朋友都告诉我,离开制造业,开始在“虚”的架构上看东西,对于欧美的经济发展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洗脑”的是非

  主持人:《摩登时代》中的工人,由于长期在流水线上执行标准化作业而变成了一颗零件。如今,媒体报道中的富士康也有这种情况。你怎么看待这种把人变成零件的“洗脑”行为?

  王冉:生产制造业企业就是这样的。我觉得,从本质上说,当企业不能用机器代替人的时候,上万人在一条生产线上工作,“洗脑”是必然的。在流水线上,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是不现实的。避免人的异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大量的人离开。所以,将来的企业一定会是用机器代替人,但这样会造成大量的失业。所以,走这一步的前提是,社会要为这些人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时大鲲:我不认为把人变成零件是一种“洗脑”,因为工作本来就是一件流汗、辛苦的事情。但是,在工作之余、身心健康的思维如何建立等等,是雇主与员工彼此都要努力的目标。我最近就看到有一些“劳力密集型”的工厂,也开始举办种种活动,使员工下班之后有了“家”的感觉。

  郑也夫:企业和工人的关系可以是很简单的,就是工人负责干活,企业负责按照国家的法律给予工人报酬和保险。我认为,企业家没有太多工夫去管工人的个性和思想。

  所谓“洗脑”,绝对不是某一个企业的问题,这是整个国家的现状。企业家并不该承担最大的责任。实际上,即使现在的企业力图“洗脑”,其强度也不可能和国家行为相比。我经历过“文革”,那种强度的“思想改造”把我身边的许多人都改造成了另一个人。

  主持人:很多中国公司,包括华为,都以“军事化管理”著称。这样严格的管理,是中国公司的独特竞争力吗?在这样的公司里,员工的价值观会不会“迷失”?

  时大鲲:不只是中国公司以“军事化管理”著称,严格的管理也不是中国公司的独特竞争力。好的公司都必须有纪律、有规范。IBM、GE等大公司都有一套经久不衰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可以说是公司的运营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军事化管理”。总而言之,如果是一套有目标、有赏惩、有规范的企业管理行为准则,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公司维持“百年基业”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公司管理散漫、行为不检、是非不分,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日本的大公司都是以“军事化管理”著称的,其管理包括对于经理绝对的服从,对于纪律的绝对遵守等等。

  王冉:我并不认为,像华为这样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一定地位的中国企业,是靠“军事化管理”取胜的。华为的崛起,不是所谓“狼性”文化的胜利,它还是依赖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中国经济崛起是大的背景。只不过,华为是一家有全球视野的公司,它有全球化的战略,而管理和文化只是战术。从长远来讲,我不认为华为的“狼性”文化是有生命力的。

  至于中国人价值观“迷失”的问题,现在的确存在。我觉得,中国企业其实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所谓劳动力导向,像富士康,是一定要军事化管理的。第二类是销售导向的,包括美特斯邦威、华为,把一部分生产工序外包,重视品牌和研发,这样的企业或多或少建立的是营销导向的文化,会有一些传销的色彩——制度会激励你,让你多赚钱。第三类是像百度、淘宝一样,以新兴技术、服务支撑的企业。我觉得,第一类企业其实很难界定员工的价值观迷失的问题,因为其本身就是效益至上的异化工厂。未来,我们希望这种企业越来越少,希望把他们都转移到海外。第二类企业里,比较容易发生价值观迷失。因为这种企业推崇的是,销售人员把自己的自尊心全都放下,只要拿下单子,你就牛。第三类企业强调人的创造力、个性,价值观迷失的情况相对少。在中国,第三类企业很少,第一类和第二类企业非常多。而在美国,第一类企业已经很少了,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我觉得,在现在的形势下,员工有“迷失”的心理是正常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类企业,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中国人的幸福感

  主持人:在当今的中国,会让员工价值观“迷失”的企业还是占大多数,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的中国人幸福吗?

  郑也夫:实际上,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很多人类公认的道德已经被扭曲了。现在,大多数中国人都在疯狂的追求价值,追求名利,希望藉由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不公平”的境遇。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被“洗脑”了。小孩子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考高分,当市长,当老板;主流的观点仍然是考名校、出国留学、当公务员……可见,大多数人仍然愿意适应社会,而不是讨价还价。

  王冉:事实上,在中国,一味追求效率和价值的公司,之所以还会有存在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跟中国人目前的幸福观有关。也就是说,当你觉得金钱很重要的时候,如果只有富士康能给你这份报酬,你就会愿意为钱而去富士康工作,接受“洗脑”。但如果你的幸福观是,钱少一点无所谓,那么像富士康这样的公司就不会有吸引力。在一个国家,企业生成什么样的文化,离不开整体的社会氛围。整体上讲,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信仰缺失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导致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变得很重要。在最近很火的《非诚勿扰》节目中,很多人开口闭口都是钱,很真实地反映了社会普遍的价值观。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对名利疯狂追求的时代,会有什么危机?

  郑也夫:卢梭说,“人生而平等”,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任何社会都存在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和被压迫者。但是,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会有一群人站出来“讨价还价”,调节既得利益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促使既得利益者给被压迫者一些权利,让被压迫者的生活好一些。历史就是如此向前发展的。如果这群“讨价还价”的人主要来自既得利益者群体,那么,社会的前进将会是和平的——他们有话语权,有资源,通常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讨价还价。而被压迫者的“讨价还价”通常是暴力的,甚至是恐怖的:比如“9.11”事件。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所有人都期望自己挤进“既得利益者”群体,却没有人出来“讨价还价”,调和二者矛盾。

  主持人:在短期内,有没有办法缓解这种“迷失”?

  王冉:我觉得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三类企业的解决办法是不同的。第一类企业应该多给员工一些基本的关怀,包括在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污染、噪音……这些方面,为员工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二类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有一些价值观的东西。

  从国家层面而言,“迷失”问题其实很难缓解。当然,国家要在法律上规定一些基本的劳动保障,从税收方面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我不觉得中国应该发展成为像加拿大、北欧国家那样的福利社会。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便捷”还是“诱惑”?》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