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荆溪之民 中华管理论坛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文化,就是“文化”所需的一切

……

上篇 释企业文化源流以穷其本,及为何要探讨中国企业文化?

“企业”是由日本传入的词,暂且不表,先说“文化”。文,《说文》:错画也;《释名》:汇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化,《说文》:教行也;《增韵》: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教,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老子•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以德化民谓之化。《韵会》: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又泛言改易,亦曰变化。“文化”一词,较早见于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是第一层意思,即以文教化、文治教化,作动词看。对应的英文是culture。第二种意思表示“运用文字的能力”。这是近代才有的意义,如讲“一个有文化的人”,类同于“知识”或者“受教育”,对应的英文是literacy。第三层意思解释为“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对应的英文是culture。第四种意思是“考古学用语”,如仰韶文化。对应的英文是civilization,有“文明”的含义。

“企业”一词来自于日本。明治(1868—1912)维新时期,日本将大量西方科学新知翻译成汉字,戊戌变法以后又随我国留洋学生传入中国并大量进人现代汉语。比如“哲学”、“宗教”、“业务”、“经济”等等,类似的“日本汉语”大概占到我们现在常用社会、自然科学词汇中的70%。“企业”的英文:enterprise,它比“公司”company的范围要广,包括了所有企、事业单位。它由两个部分构成,“enter-”和“-prise”,前者具有“获得、开始享有”的含义,可引申为“盈利、收益”;后者则有“撬起、撑起”的意思,引申为“杠杆、工具”。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表示“获取盈利的工具”。“企业”这个词是被日本在翻译西方科学时组合、创造出来的。企,《说文》:举踵也。踵:足后,追也。《前汉•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可以体会那是怎样一种企望的意念。业,《易•坤卦》“畅于四支,发于事业”。《孟子》“创业垂统”。《礼•曲礼》“所习必有业”。即事业、创业、学业的意思。

那又怎样能把“企业”和“文化”新、旧搭配地放到一起,组成“企业文化”的新概念?其实是美国两位管理学者(泰伦斯和艾伦)在1981年的创造。他们经6个月时间集中针对80家企业进行详尽调查之后,著成《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很快被评为“本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其实,如果将“企业”换成“学校”、“社区”、“组织”、“家庭”或者“社会”,那“5个要素”同样成立,同样都是“习俗”和“礼仪”的载体。

显而易见,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企业文化的“文化”,偏向于第三层意思,即《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所述。我们再看它的英文“culture”,在《牛津双解字典》中有这些解释:1.生活方式2.艺术、音乐、文学3.看法、态度4.种植、养殖。其中第4个意思就是个动词,与“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文化”一样,是有过程的动词,这点不能忽视。(这也是中国智慧解决西方对“文化”定义难题的要点。“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百度百科)

80年代《企业文化》一书的诞生,并非“企业文化”本身的诞生,两位美国学者只是在经过6个月调查后得到了“企业有文化存在”这样一个认识。换个角度看,只要有企业、有人,就本来有“文化”,那与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一个道理——“只要有人,就有文化”。至今未曾有“蚂蚁文化”、“猩猩文化”这样的说法吧?因此,我们看待“企业文化”这个词,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启示:

1、但凡“文化”,必先带有一种“由上政下”的“以文教化”、“文治教化”的内涵。这一层在“culture”里或许只含有“种植、养殖、教养”的意思,但在中国,“化民成俗(《礼•乐记》)”的智慧不可遗忘。也就是,在中国探讨“企业文化”,必须多多把“文化”当成“动词”看,而不仅仅将它视为与“品牌”相类的名词而已;
2、“企业文化”不是凭空“创造”出来,而是两位学者经调查后“发现”并总结的管理科学。企业里的“文化”,一直伴随着企业的诞生发展。借用《新民主主义论》所言:“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因此,它不仅存在于西方和西方的企业,而是“只要有人,就有文化”。西方有西方文化,东方有东方文化,美国有美国文化,中国有中国文化,差别在哪?可以说地域(文化)不同,但最根本的,是“人”的不同而已。这就是我们此刻为何要探讨“中国企业文化”这个话题的缘由。也因为这一点,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中的人出于内心的行为表现,是“习俗”、“礼仪”以及一切思想、行为的综合,是一个从“企业”诞生(也即有员工存在)之日起就在持续着的不断演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试图去“创造”一种企业的文化,而要对文化的主体实施“文化〈动词〉”与“教化”,通过“文化〈动词〉”人本身,自然能够完善企业的文化。

有人说,企业文化是“道”的课题。没错,凡言“文化”的事,必要用“道”的方法寻得解决,从思想与心的深处寻得解决。《道德经》不就讲:“我无为,而民自化”么?
所以,西方的企业文化有两个层面的作用:1.对企业而言,要学会一种“文化〈动词〉”员工的制度和能力;2.对企业的服务对象而言,要以这样一种“文化〈名词〉”来“文化〈动词〉”大众,使之感知到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营销哲学》
一害羞男孩在教室自习,看到一个很中意的女孩,眼看女孩看完书要离开了,害羞的男孩憋红了脸上前搭讪: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面条吗?钱包丢宿舍了,这是我的学生证,你给我手机号,回头还你钱。女孩想了想说:行吧。正掏钱,男孩又说:要是能借20,我请你也吃一碗。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