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姜汝祥 财富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我们大家都知道,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够获得技术的革新与品牌的强大。可以这么说,经营企业,无非就是一个经营“人才”的游戏,对任何管理模式的探讨,无非就是探讨业绩背后的团队、文化与员工的心态。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每一家企业都有一套自己吸引人才、打造人才的体系。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占统治地位的却是以欧美公司为代表的“精英模式”。之所以叫“精英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强调的是精英管理,精英治企。

  这种模式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是一个精英集权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强调“精英治企”,于是经营企业也就成了一个经营精英的游戏:招聘优秀的人,使用优秀的人,留住优秀的人。体现在技术上,就是强调研发部的技术精英体系,在管理上强调管理层的作用。企业发生任何问题,都是这些精英层的事,当然结果也就形成精英与平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既然经营企业是精英的事,那利润自然也是精英的事。

  第二、它是一个 绩效 考核体系。精英集权模式的基本业务单元是个人,所以,这种管理模式强调个人的贡献,谁的能力大,提供的结果多,谁就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这十分类似于“ 销售 提成体系”,所以,精英集权体系本质就是一个 销售管理 体系,论功行赏,以结果论英雄,不问过程,只讲结果,这样长期下来,就是企业行为的短期化,那些致力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第三、它是一个快速解决问题的结果体系。由于精英的存在,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找“更优秀的精英”,可以这么说,美国式的 企业管理 模式,其实就是一套基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新能人体系”。

  大学的MBA模式,可以说是以上这种公司经营逻辑的体现之一。人们通过进入“MBA的精英学习 体系”,把个人的独立性与成就感,推向极致。反过来,公司经营就成了一套如何使用MBA精英的游戏。

  中国变革 30多年,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基本上走的是美国式的集权体系,为什么中国各大学的MBA或 EMBA ,学费每年都在涨,这个背后不能不说与中国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走的是美式路线有关。

  但是中国企业走美式管理模式,却并不代表它真的就是“美式”路线,美式管理只是幌子而已。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都是计划经济体系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当他们经营企业的时候,最简单的榜样,就是学习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管理,而政府管理体系,是以权力为核心的集权管理体系。

  这种历史背景说明,这三十年来,中国企业表面是在学习美国精英集权式的职业管理体系,但骨子里其实混杂着传统计划经济下的那一套政治权术。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在企业内部权力体系上可以完全独裁,于是,在企业家们完成第一次创业,功成名就之后,最重要的追求,就是在企业实现他们小时候的“权力梦”或“皇帝梦”。

  我相信,这几十年起起伏伏的一批知名企业的悲喜剧,都混杂着下面两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一种是表面上向“韦尔奇们”学习的西方职业化精英管理体系,另一种是骨子里向“曾国藩们”学习的东方政治权术。这两种体系既冲突,又融合,构成了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构成了时代的危机,中国制造为什么向中国创造的升级如此之难(印度制造不多,但印度创造为什么远比中国为多),这背后不能不说与中国企业的管理体系有关,美国式的精英体系在骨子里是鼓励创新的,而中国式的权术体系骨子中鼓励的却是奴性,显然,创造体系与制造体系相比,需要的更多是创造性而不是奴性。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不解决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这种奴性,不从根本上意识到我们的企业并不具备职业化文化背景(甚至是基督教文化背景),那么,MBA模式造就出来的所谓精英体系,走的其实是“市场经济之上的新苏联体系”---企业外是市场经济体系,而企业内是苏联式的命令经济。这种体系强调的是员工的服从与奴性,MBA越多,吹牛拍马的人越多,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就越多,对形式负责,对内容不负责的人就越多。

  这就是中国企业目前正面临的最大困境,即企业信仰的缺失,人们信仰的是权力,而不是客户价值。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文化的衰退是精英的衰退,而精英衰退的标志是精英开始指责他的人民。我过去指责过人民,那是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在跨国公司工作几年,后来又亲自做公司之后,我就发现,尊重底层,尊重员工,那才是真正的觉醒,因为他们构成了文化的内核,所以他们不容易变,而尊重他们的目的是从他们那儿可以找到根,毕竟我们的价值是由他们成就的。

  是人民成就了精英,而不是精英成就了人民,精英就是舞台上的主角,是流行歌星,但舞台是人民,似乎歌星都在踩着舞台,其实是舞台成就了歌星。

  所以,MBA适合于中国吗?在目前的中国,MBA精英们实际上连主角都算不上,只是相当一批企业家、老板的配角或跑龙套的而已。如果MBA体系的精英们懂这个道理,就不要去讨好老板,而是与员工联手,把客户价值当成自己的信仰,把自己当成底层的代言人,而不是什么精英。而一旦当MBA精英们成为舞台的一部分,那些“歌星企业家”、“造神企业家”们就会懂,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神话?!

  姜汝祥博士:美国《财富》杂志唯一特约中国战略专家撰稿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便捷”还是“诱惑”?》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